
如果要说今后十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最大挑战,除了以中美竞争为焦点的国际经贸斗争愈演愈烈,那就是国内整个人口发展趋势从绝对增长变成了绝对减少,人口红利消失,老龄化少子化愈加明显。在新的时期,如何确保人口和人才“双增长”,尤其是吸引青年人口、青年人才集聚,已经成为展现一座城市可持续发展活力、实现排名逆袭向上的关键所在。
全文4383字,阅读约12分钟
从2017年掀起的城市“抢人大战”,至今不但没有停歇,反而更加硝烟四起,迭代升级。从武汉、杭州、西安、成都、合肥开始,抢人政策已经蔓延到全国大多数城市,户籍推平、落地补贴、人才公寓、创业基金、住房补助等政策轮番上场。
今年3月份,深圳市率先提出“只收梦想,不收租金”的人才招引服务包,广州、苏州、上海、北京等地也纷纷加入,人才竞争进入了白热化阶段。据《财经》杂志2025年8月的报道,目前中国已经有超过200个地市、500个县域明确提出建设青年发展型城市的目标,17个省、190个市、1109个县政府更是在工作报告中,将青年发展纳入区域发展战略进行统筹规划。
各地抢人大战换来的结果非常明显。比如杭州最近10年常住人口大幅增长360.6万人,新引进的跨城流动人才中,有超过20%来自北京和上海。合肥过去四年常住人口增量达63.2万人,2024年增量14.9万人,成为全国第四个千万人口城市。

图:合肥,来源:人民网
然而,从另外一个维度看,虽然各地“抢人招数”五花八门,但部分地区“留不住人”的痛点依然突出。比如,许多城市过度依赖补贴和落户政策,短期确实有效,但长期财政绝对难以承受。同时,“高学历干杂活”的怪象频现,一些城市难以提供高薪酬、高成长性的岗位,很多年轻人拿了补贴后,却发现岗位有限、公共服务跟不上,最终还是选择离开。
那么问题来了,除了给钱、给房、给户口,到底怎么样才能让青年人才、青年人群对一个城市蜂拥而至,长久扎根呢?概括起来,至少要系统做到“五大绝招”:第一用数字科技产业集聚人,第二用零租金政策吸引人,第三用宽容失败感动人,第四用演艺赛事留住人,第五用潮玩世界黏住人。
谁数字科技最发达,
谁就成为青年宇宙中心
招人政策再香,也比不上“能赚钱”更实在。从杭州产业布局来看,杭州近年来大力发展互联网、硬科技、新消费等“风口”,精准踩中了年轻人的职业风口、梦想所在鑫耀证券,吸引了无数年轻人到杭州就业创业和居住生活。
从杭州宣布要打造“数字第一城”开始,杭州数字经济和电商经济迎来了黄金十年。在这片土地上,不但崛起了阿里巴巴、网易、海康威视等巨头企业,还涌现出了宇树科技、DeepSeek等“六小龙”科技创新企业。单单一条滨江互联网街,就集聚了8家上市企业、165家规模以上企业、178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。作为电商“头部城市”,杭州平均每12人就有1人从事直播相关行业,从MCN机构到货源供应链一应俱全。2024年,杭州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已经超过6300亿元,占全市GDP比重28%。

图:位于杭州市余杭区未来科技城(海创园)内的人工智能小镇,来源:中国新闻发布
互联网、硬科技、新消费等新兴赛道的风生水起,以及7万家数字经济企业形成的完整生态链,为年轻人们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工作岗位,也如超强魔力般地吸引了国内外年轻人的涌入。最近五年,杭州全市新增大学生超180万人;2024年全国有超过40万35岁以下的年轻人入住杭州,上半年又流入人口28万之多,预计全年数据将达到40万之众。
谁政策措施最贴心,
谁就成为青年圆梦之地
青年创新创业者核心痛点是什么?启动资金不足、初期成本过高、管理经验不够、市场化能力不强,初创企业死亡率居高不下。谁能系统解决这些创新创业之痛,谁就是青年喜欢来追逐梦想的最佳之城。
在这方面,深圳打响了全国角逐“第一枪”。今年3月份,深圳市政府推出了鼓励青年创业的超常规举措,明确为初创企业打造“一张办公桌、一间办公室、一层办公楼”的乐业办公体系。尤其是首推全国“0租金”产业园,统筹调配10万平方米市属国企产业园区资源,为入园小微科创企业提供“低成本、高品质”的产业空间,符合相应政策条件的科技企业最低可享受2年以内的免租优惠。与杭州相比,深圳对青年人才的“超级海绵”效应同样强劲。2024年末,深圳常住人口较上年增加19.94万人,连续两年位居广东首位,95后人才吸引力更是位居全国第一。
邻近的广州更是不甘落后。今年7月,广州开发区、黄埔区宣布推出15万平方米的产业空间,试点实施“0租金”方案。这是目前全国单次供应规模最大的免租行动。更关键的是:广州开发区推动国企突破传统房东角色,积极探索租金入股、经营分成、资产作价入股等市场化租售模式,创新性打造“房东+股东+综合服务商”三位一体的服务模式,国企从简单的空间出租方正式转变为企业成长陪跑式合伙人。在广州全市共同努力下,近年来人口持续流入,2024年净流入15.1万人,在全国仅次于深圳。

图:试点实施“零租金”的区属国企产业空间,来源:广州黄埔发布
作为上海产业发展主阵地,今年8月临港新片区重磅发布“超级个体288行动”方案,推出“创业空间零租金、居住空间零租金”两项核心举措,打造“零租金、不设限”的创业条件。对入驻“零界魔方”的企业,有望获得最高80万元创业担保贷款、最高50万元无偿资助、最高50万元“流量券”、最高50万元“算力券”、最高50万元“运力券”、最高10万元“网络券”。这堪称是目前全国对青年创业最为给力的政策,其目的就是要吸引更多的青年群体入住临港、爱上临港,将临港新片区打造成为“年轻的城·年轻人的城”。
谁最宽容最耐心鑫耀证券,
谁就是青年人芳华之城
今年年初,杭州凭借科技“六小龙”在全国大大火了一圈,甚至引发江苏新华日报连续刊发多篇文章评论。那么,为何杭州能孵化出“六小龙”这样的创新企业群体?答案就两个字:包容。早在2019年,杭州就曾经推出创业失败政府可以补贴30万元的政策。今年杭州更是提出,企业研发失败可申请最高300万元的风险补偿金,创新企业失败贷款10万元以下由政府全额代偿,10万元以上部分由政府代偿80%。

图:杭州未来科技城,来源:创新杭州
在创新资本支持方面,杭州布局推出了“3+N”产业基金体系,像是为企业成长提供了“阶段套餐”:如科创基金—给初创企业“奶粉钱”;创新基金—助力新兴产业“茁壮期”;并购基金—帮成熟企业“开疆拓土”。更绝的是杭州设立了数十个“概念验证中心”,目前已孵化出院士项目12个,转化成功率比行业平均高3倍。部分投资基金甚至提出,对于确实有前途的创新团队,可以给予失败后经过评估再投资两次机会。
宽容失败、耐心培养的氛围,助推杭州从北上广深一线城市吸引了不少科技人才。从2024年杭州新增人口结构数据分析中可以看出:上海已成为杭州人口流入的四大来源地之一,其中大多数在杭州找到了更好的工作和事业前景,或者感觉杭州比上海更宜居、更适合奋斗。
谁能举办“一个节”,
谁就让青年奔赴“一座城”
自媒体丈量城市说过:一座能够让年轻人“工作顺利、生活体面、玩得开心”的城市背后,一定饱含着多元而包容的文化、丰富而潮流的体验和充满创新与想象力的生活方式。这些丰富的元素构建着一个个天然的“社交场”,无形中促进着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与连接,激发了更多的创新与灵感,从而吸引更多的人才与产业来到这座城市聚集。对于青年人群来说,情绪价值、体己经济,有时候胜于一切,这也为二线城市争夺年轻人群提供了独特的机会。
在这方面,国际上最成功的案例就是美国德克萨斯州奥斯汀。从1987年起,该市就每年举办“西南偏南(South by Southwest,SXSW)”音乐盛会。SXSW把音乐作为起点,逐渐演变为“科技+音乐+电影”三位一体的跨界盛典,成为梦想家、创新者、讲故事者和全球思想领袖的首选目的地。SXSW先后孕育了Twitter、Uber、Airbnb等无数初创公司,并将新技术和创意商业理念带到了大众的视野中。目前,奥斯汀已集聚科技工作者超过10万人,SXSW在奥斯汀产生的直接经济效益达3亿美元,但要说间接效应,其经济价值估计超过100亿美元。
从国内来看,常州更是演艺经济集聚人口的经典之地:一场演唱会,点燃一座城。据统计,2024年常州累计举办营业性演出超过1万场次,其中大型演出活动17场次,累计集聚乐迷80多万人,外地乐迷、Z世代乐迷、女性乐迷占比及媒体传播量、社会关注度、粉丝好评度、消费撬动力等均创历史新高。2023-2024年,常州票房规模均蝉联全国音乐节城市票房榜首,成为全国名副其实的“青春乐都”,先后带动周边景点、酒店、交通等综合消费近100亿元。
全球新能源产业之都的地位,加上演艺赛事的繁荣昌盛,对常州吸引全国青年才俊产生了极大催化作用。近三年,常州全市引进青年人才35万人,其中新能源领域引进人才超过20万人。

图片来源:常州日报
谁造就Z世代之城,
谁就能抓住青年内心灵魂
出生于1995-2010年的3.2亿Z世代,正好是目前青年人群的主力军。从商业角度来看,他们是新世纪的数字原住民,用AR试妆选品、为治愈经济买单、热衷国潮联名,更愿为价值观买单,据机构预测,到2035年Z世代消费规模将比现在增长4倍,总额达到16万亿元。
从城市角度看,Just So Soul研究院的报告显示,超六成Z世代在毕业后会选择更换城市开启新生活,有27%甚至在3个以上的城市辗转。他们就像一群迁徙的“候鸟”,在不同城市间穿梭,传统政策无法让他们停下脚步。
因此,一座城市要真正获得Z世代欢心落脚,就必须将数字社区、交流社区、潮玩社区融入整个城市,全力打造线下精彩体验的玄幻设施,让年轻人来了还想再来,并愿意留下工作生活。据复旦大学城市发展研究中心研究预测,未来三年具备以下特征的城市将更具吸引力:一是15分钟生活圈覆盖率超80%(便利店、健身房、文化设施步行可达);二是数字化服务响应速度进入“分钟级”(从报修水管到政务咨询);三是保留足够的“非标准化空间”(允许街头艺术、社区市集等自发活力)。
在这方面,欧洲数字之都—都柏林的“craic”(戏谑、玩笑)文化,凭其风趣闲适,成为欧洲年轻人向往的城市。这里三分之一人口平均年龄在25岁以下,拥抱体面工作与多元夜生活。哥本哈根“hygge”、成都“巴适”等,也均彰显“松弛感”,大量吸引年轻人入驻。

图:都柏林,来源:pixabay
有鉴于此,国内城市要吸引年轻人群特别是Z世代的青睐,就要结合城市更新,将青年生活喜好与消费习惯嵌入到整个城市空间规划布局中去,充分体现“数字、生活、打卡、流量、年轻、全时”六大主题。
比如,借鉴杭州西湖区文三街打造全国首个“数智生活街区”的经验,抓住Z世代“悦己消费”“圈层认同”“虚实共生”三大特质,利用虚实融合技术,改造出数字化街区、电竞主题酒店、设计工坊等兴趣部落,规划布局未来数智生活之城,通过“好玩”的内容来吸引年轻人聚集。同时,可规划布局青年交流客厅鑫耀证券,建设适合举办大型或中小型演艺赛事活动的场馆,让整个城市充满活力和张力。
淘配网实盘杠杆查询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